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第十九章

崔闾说要改建族学,扩建族长大宅,那是连给人反应的时间都没有的。

族里百多户人家,刚刚从宗族事务处理中心处那边,领到了属于自己家的承租田,正忙着将田上已经挂熟的庄稼主回收,说好了这一季

真是属于贪得无厌了。

其实本来崔闾是有打算,将田里的收成一同分出去的,可话到嘴边,看见那些因为震惊瞪大眼睛盯着他的人,突然又改了主意。他清楚自己散财之举的原因,可旁人不清楚,打着病愈

的借口,改善族人生活,施恩有度可以让人心存感激,可若施恩太过了,则是会引出人的贪欲的。

不劳而获者众,则怠事生产者浊,他的目地是引人向上,而非教人仰头专等天上掉馅饼,于是,就有了地和收成分开算的章程。果然,他在族人的印象里,就仍然是那个小气的锣锅,大方但又没那么大方,仍然是会计教三瓜两枣的崔锣锅。地都全分出去了,还要上面的丁点收成,可不人还是那个人,性子也还是没变的小气性子么。

没跑了,这就是他们的族长,一个因病转了性,但又没完全转成大阔绰人的族长老爷。

可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,原属于大宅田亩上的佃户怎么办?分到地的族人按人头算,到手的田地与家里的劳力相当,需要用到大人力的地方,只多是在农忙时节,那平日里依靠大老田地过活的佃户们,只能散了?

要知道,整个县里有一多半人家,是靠着佃大宅名下的地过日子的,如今地分给人家族亲了,他们想反抗想阻拦,可势还没起,就被人把劲头打没了。闹什么闹?地是你的么?佃给你怎么你就能作得了地的主了?大宅那边分地的时候,难道少给了补偿?粮食银子可谓给的相当足,这个冬恐怕也会是他们过的最富余的一个冬,所以你们有什么可闹的?佃户们羞惭的低了头,是的,大宅这次真没苛刻他们,族长都亲自发话了,让负责这块事务的人不为难他们,可........可他们总不能就过这一个冬吧?以后呢?明年开春他们的活计呢?放眼整个滙渠县,他们要上哪儿找田亩租赁耕种?商业不发达的县区,普通百姓只能从地里刨食,没有也想不出别的门路搞到能养家的活计,现在佃的地被一锤子买卖兜了底,手上的粮食银子就是全家人的指望,可花完了呢?日子要怎么过?他们茫然了,一边是喜气洋洋分到了地的崔氏族人,一边是苦哈哈愁的眼泪都要掉下来的佃农们,他们的人数是崔氏族人的好几倍,算也能算清楚,那些分到地的人家,雇不了他们这许多人,所以,

势必会有一

大半人家失去生活来源。

苍天啊!他们怎么没有生做崔氏子呢?

以前可同情这些靠着那点族田过日子的崔姓族人了,觉得他们被头顶上的宗族压榨的都没了活气,一个个怏怏的萎靡不振,现在呢?羡慕、羡慕,除了羡慕还是羡慕。能改姓么?他们想改。

直到大宅那边传出要修建房子的消息,他们动了,感觉活泛气立马上了身。

天呐~他们再也不在心里骂大宅里的那位,从病好后就开始疯魔的话了,这是个好人,大好人,活菩萨般的大善人!来活了,所有的佃农们。

何止他们来活了,整个县上的百姓们,都感觉他们要活了,崔闾初时以为,要动员在扩建范围内的原住户搬离,会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,结果,人家看着递到面前的搬迁条件,再回头看看自己家那拥挤的,破烂的,一间屋子住三代人的祖传房屋,换、谁不换是孙子条件?再谈一谈,再抻一抻?说不定会有更高的搬迁待遇呢?

可拉倒吧!万一把那个客啬小气的崔锣锅本性又给唤出来了,他们可没有后悔药吃,是以,必须现在立刻就签协议,必须得趁着崔锣锅脑瓜子还没转回原来的频道,把协议签了,把钱拿了,把屋腾空了。整个大宅外围千米左右的住户们,根本不等人来收房,就自己主动把房子让了出来,等负责此事的崔仲浩带着家仆护院过来时,人家恨不得举鞭欢迎。哎哟,可把二少爷您盼来了,您看咱们收拾的可干净整洁?没关系,您要看着不满意,咱们就再打扫一遍,保证角角落落连根杂草都没有。跟着来干活的佃农们不干了,他们好不容易有了整理迁出户房屋的活计,怎么一个个的还跟他们抢起活来了?有病吧不是?叫你们搬,就麻利走人就是,扫的纤尘不染,理的纹丝不乱,那我们怎么干?砸人饭碗,天打雷劈啊!

好在这次的改建扩建是个大工程,崔仲浩只拿到了一部分扩建图纸,图纸上的扩建物也不多复杂,就是圈围墙,把置换来的宅基地全部先圈起来,然后在里面挖人工湖,湖周开花圃和放观景石的一个园子,游廊、八角亭这些配套设施自然都算在内,如此,只一个角的工程量,就能先养活失去田地的佃农等族学那边的改建工量一算出来,崔氏的招工贴就挂出来了,这下子好了,那些搬离了原住处的百姓们,也有了另外的来钱活计,因为超配合的搬离态度,他们比城区其他门的百姓有优先录用权,崔氏摆出来的招工处,就看他们人头攒动的抽签子登记工种,会攒各种手艺的,如木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