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穿成朱标后满朝文武求我别死 第 13 章

后头上了马车。

两人往瓜田去,见长势正好,西瓜的秧苗长的很是旺盛,瓜田中有很多老农正在忙活,看来伺候的很是精心,朱标看过就放心了,温和道:“李先生,孤先回了。”

见两处一切都好,他便露出个笑容。

回去的路上,就路过了胡参政开的无烟煤店,他好奇地进去,一旁侯着的小儿就笑得满脸堆花:“客官,您瞧瞧我们这无烟煤,比炭还耐烧,最重要的是便宜,一斤煤才三个铜板,比柴火耐烧,比柴火便宜,炭就更比不上了。”

“您要是要得多,我们还管送货上门,包送到家门口。”

“客官您别走,您买点吧。”

“我们店的煤已经去除毒烟,还有配套的陶制煤炉可以使,你烧个水、做个饭,使一点点就够了。”

“只要买一百斤就送煤炉啊公子。”

“我们的煤炉可是陶制的,经久不坏,当传家宝都没问题。”

“公子,瞧瞧吧。”

小二眼巴巴地看着他,他这是新东西,一般人不认识,并不会买来用,就算好奇进来看看,扭头就走了。

谁都知道这煤有毒烟,用起来要命的,再加上天气回暖,一般人并不需要。

朱标见他态度好,人又表现的可怜,有心想帮他,但他确实不需要无烟煤。

正要走,就见迎面走过来一个中年男子。

“大人。”来人躬身行礼。

朱标含笑道:“参政大人,怎的开了这小店?”

官员是不可做生意的。

胡惟庸闻言有些慌,但是也有点无奈,他的任务是售卖三万斤无烟煤,他试着让熟人买了,但是无济于事,根本无法蒙蔽天机,他也就死了这条心,老老实实地开店卖。

“殿下……”他慌得扑通一声跪下。

朱标伸手搀扶起他,沉吟片刻,这才低声道:“孤倒是可以给你指个路子,你如今想要短时间内推广这无烟煤,怕是有些难,旁人不知道,根本不明白你这做什么的。”

“不如请了戏班子,去城郊演出,就在戏台子一侧摆上这煤炉、无烟煤,这边燃着烧着水,还可以卖些茶饮,先让别人知道,唱戏中间歇息的时候,就可以介绍你这无烟煤了。”

朱标想,这个方式在后世那么多娱乐活动时,就屡见不鲜,放在这后世,怕是更加有用。

“殿下大才!臣佩服至极。”

胡惟庸一想就明白其中关窍,顿时高兴坏了。

【滴,恭喜宿主,声望加十。】

朱标听见提示音,顿时舒服了,态度愈发温和:“也不必请什么名角,便是刚学会的,能唱打两句,扎起台子就好,要不然这耗费过甚,你这无烟煤卖起来,不知多少才能回本,不过现在也是打开口碑的时候,一时的亏损算不得什么。”

胡惟庸连忙点头:“是,亏损算不得什么,臣就是想把这么好的东西推给百姓,让大家都能过上暖和日子。”

朱标客气点头,这才转身走了。

其实还有更赚钱的法子,那就是和各大瓷窑合作,但这有更加方便省钱的煤块,没必要用无烟煤。

等骑上马的时候,他还在琢磨,以胡惟庸在逆臣录来说,通倭谋反,这样的人,为什么突然不计代价,也要卖出无烟煤,这有点奇怪。

回到春和殿以后,他仍旧在思索,好在已经让沐英派人盯着了。

“是狐狸总会漏出尾巴。”

他想起了这句话。

不过大明真好,他才穿越过来这么点时间,就有了新的农家肥,还有嫁接法,现在连无烟煤都走了。

他这些老祖宗们,真是什么都会。

哦,火炕都琢磨出来了。

真好。

他正要走,就见几个穿着短打的乡下汉子走了过来,乐呵呵地吆喝:“小二,再给我们一人一百斤煤,我们这就挑上回去。”

他一抹脸上的汗,笑眯眯道:“我家跟刘财主家是亲戚,他家大业大的,要五百斤煤,说是先使着,先前那五十斤快用完了,确实好使,他家新添了个大胖孙子,这时节还有点寒,盘了火炕都舍不得熄灭,到秋天可能还要买煤。”

这小孩不光刚生下来脆弱,就是会跑了也脆弱,屋里暖和不受冻,就能少生病。

他嘴巴絮叨,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给说完了。

“你别说,我家也用上煤炉了,我家婆娘说,轻松多了,我在外头做工,她又要下地干活,又要养几个孩子,这煤炉帮大忙了。”

汉子笑得红光满面。

一旁跟着的男人也笑:“我家大儿子启蒙了,整天用树枝沾水练字呢,手冻的通红,现在坐在煤炉边上,就那点热气,他都能多练几个字,只要他出息了,让他老子干啥都愿意。”

他当初哪有这条件,刚生下来就各处打仗,别说是上蒙学了,就是命都难保。

现在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,大家都高兴。

朱标听着大家